一、什么?轴承最早用于古代?
金字塔是用巨大的、沉重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叠起来建造的。这些巨石之大令人吃惊:古人究竟是如何搬动如此重的石头的?研究古埃及壁画便可猜出答案。
有许多描绘金字塔结构的壁画,其中我们可以看到原木在巨大的石头下滚动。学者们认为,通过滚动这些原木,可以减少摩擦,从而允许相对较小的力来移动这些极重的石头。这种运输石头的方法让位于轴承中使用的滚动元件(滚柱)的想法。
古往今来,人类减少摩擦的记录因时间段和方法的不同而不同,但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。这证明了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减少摩擦以实现更顺畅运动的重要性。
二、第一个想到使用带保持架轴承的人是达芬奇吗?
达芬奇是来自意大利的杰出艺术家,也是典型的“文艺复兴人”之一。称他为现代轴承“之父”一点也不为过。
莱昂纳多对一切都充满热情和好奇,不仅在艺术界而且在机械设计领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在他的一本笔记本中可以找到轴承的草图,这是机械不可或缺的部件。这种无与伦比的独创性催生了大大减少摩擦的轴承。
结构是上下两个环(座圈)和夹在环之间的滚动球(滚动元件)的结构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个草图甚至包括一个“笼子”,这样球就不会相互接触。
这与我们今天继续使用的轴承结构几乎相同。这种由滚道、滚动元件(“球”或“滚子”)和保持架组成的“基本轴承结构”大约在 500 年前就被提出来了。正是因为文艺复兴人列奥纳多的天才,轴承才得以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的飞跃。但就算他能够发现这种基本的承载结构,真正建造并量产这样的装置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要使轴承广泛应用于机械,我们必须等待工业革命。
三、轴承的普及发生在工业革命时期
工业革命大致从 18 世纪中叶持续到 19 世纪。钢铁大量生产,这使得高强度钢轴承首次实现量产。这意味着轴承可用于广泛的工业领域。使用轴承的车轴是工业时代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发现。
第一步是滚珠轴承,用于自行车的车轴,它使用“球”作为滚动元件。这变得广泛流行。后来开发了滚子轴承。它使用“滚子”作为滚动元件,并用于马车的车轴。基于轴承的车轴的出现使运输和运动有了巨大的飞跃。
几乎同时,轴承开始应用于各种工业机械,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。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,轴承一直在暗处为工业发展助力,成为人类离不开的存在。
四、日本轴承的历史
据说,日本制造的第一个轴承是在 1916 年为满足帝国海军的订单而生产的。捷太格特的前身 Koyo Seiko(后来的 Koyo Seiko Co., Ltd.)在短短五年后的 1921 年开始生产和销售轴承。
随着日本国内对自行车的需求稳步增长,以及汽车的出现,日本轴承行业似乎将稳步推进和普及。前途一片光明。但是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。日本各地的工厂都遭受了巨大的战争破坏,轴承行业受到了重大打击。
但日本的轴承制造商不肯让步。我们齐心协力,开发出了高质量轴承的制造工艺。日本制造的轴承的精度和性能不仅能够恢复,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出色。
随着机动化程度的提高,越来越多旨在提高汽车耐用性和可靠性的轴承不断开发,导致日本国内对轴承的需求激增。轴承在这个时代日本奇迹般的经济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最终日本轴承的精度和性能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,使我们得以进入国际市场。现在,随着日本轴承享誉全球,地球上大约 30% 的轴承都是日本轴承制造商的作品。
五、轴承的进化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
如果没有开发出轴承,人类今天可能仍在努力施加巨大的力量来移动重物,更不用说我们几乎肯定不会拥有机器提供的所有现代便利和舒适了。
轴承的诞生和演变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。
轴承是我们远古祖先智慧的产物,在工业化史上发挥了关键作用,即使是隐藏的。
轴承的发展历程




近代中国第一套国产轴承的诞生
秦福兴五金轴领铁工厂
中国的轴承走过了漫长的历史,但是在做大做强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早期的直线运动轴承形式,就是一排在撬板下放置一排木杆。这个技术或许可以追溯到修建吉萨大金字塔的时候,虽然还没有明确的证据。现代直线运动轴承使用的是用一种工作原理,只不过有时用球代替滚子。

最简单的旋转轴承是轴套轴承,它只是一个夹在车轮和轮轴之间的衬套。
这种设计随后被滚动轴承替代,就是用很多圆柱形的滚子替代原先的衬套,每个滚动体就像一个单独的车轮。最早投入使用的带有保持架的滚动轴承是钟表匠约翰·哈里森于1760年为制作H3计时计而发明的。
随后相当长的时间里,在机器上安装轴承一直没有实现。第一个关于球沟道的专利是1794年,威尔士卡马森的一个叫菲利普·沃恩的铁器制造商用滚珠轴承作为四轮马车的车轴轴承,直到19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,人们将滚珠轴承广泛使用在儿童玩的旋转木马,螺旋桨轴,军舰上的机枪转塔,扶手椅和自行车等器械的轴上。

斯文·温奎斯特于1907年绘制的自调心球轴承原图
仅从盟军对德国纳粹进行打击时的选点情况,便可见一斑。
大规模集群轰炸,一举摧垮敌人士气和经济,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典型战术。德国本土打击目标时,盟军认为,要削弱敌人的战斗力,必须对德国的潜艇制造厂及基地、飞机制造厂、轴承厂、炼油厂、合成橡胶厂和车辆等进行重点轰炸。轴承厂定为重点轰炸目标德国轴承厂集中的施魏恩浮特小城,1943年8月和10月两次遭到大规模轰炸。
执行轰炸任务的是美国王牌空八军。纳粹德国军需部长阿尔贝特·舒培承认,8月的轰炸使德国轴承产量下降了38%,而10月轰炸的结果则使轴承企业65%遭到破坏。